松静归元功 武当气功冥想功法,旨在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效果。
武当气功冥想功法 - 松静归元功
松静归元功
武当气功冥想功法,旨在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健康的效果。这套功法融合了武当气功的核心理念(如松静自然、意守丹田、气行周天)和冥想的基本要素(专注、觉察),强调安全、易学和实效。
功法名称:松静归元功
核心理念:
- 松: 身体放松,肌肉不僵硬。
- 静: 心神安宁,杂念渐消。
- 归元: 意守丹田(生命能量核心),引气归源,滋养全身。
- 自然: 不强求,不刻意,呼吸、动作、意念皆顺其自然。
目标人群: 普通大众,无基础要求,特别适合压力大、精神紧张、易疲劳、寻求身心放松者。
练习前准备:
- 环境: 选择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不易被打扰的地方。室内外均可。
- 衣着: 穿宽松、舒适、透气的衣物,摘掉手表、眼镜、腰带等束缚物。
- 时间: 建议清晨(阳气生发)或睡前(安神助眠),也可在午休或感觉疲惫时练习。避免饭后一小时内练习。
- 姿势:
- 坐姿(推荐): 坐在稳固的椅子前1/3处,双脚平放于地,与肩同宽,膝盖约90度。腰背自然挺直(不僵硬),头正颈直,下颌微收。双手自然放于大腿上(掌心向上或向下皆可,感觉舒适为宜)。或采用盘坐(散盘即可),臀下可垫软垫使膝盖低于胯部。
- 站姿: 自然站立(无极桩),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似直非直),重心微落于脚心。松胯、收尾闾(感觉臀部微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虚灵顶劲(头顶似有一线轻轻上提)。双手可自然垂于体侧,或抱球状于腹前(如抱一个气球)。
- 卧姿(特殊情况): 若身体虚弱或不便坐站,可平躺,双腿自然伸直或微屈,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叠放于下丹田(小腹)。
- 心态: 放下所有思虑和目的,抱着“体验当下”、“顺其自然”的态度开始。允许思绪来去,不评判,不跟随。
功法步骤:
第一步:调身 - 放松筋骨 (约1-2分钟)
- 轻闭双眼: 自然闭合,留一丝缝隙亦可,避免完全紧闭造成紧张。
- 从头到脚扫描放松:
- 心中默念或意念引导:“头皮放松... 额头放松... 眉头舒展... 眼睛放松... 面颊放松... 嘴角微带笑意... 下颌放松... 颈部放松...”
- “双肩松沉... 手臂放松... 肘关节放松... 手腕放松... 手掌手指完全放松...”
- “胸部放松... 背部放松... 腹部放松... 腰部放松... 臀部放松...”
- “大腿放松... 膝关节放松... 小腿放松... 脚踝放松... 脚掌脚趾完全放松...”
- 反复进行2-3遍,感觉身体像一滩水一样松软下来。
第二步:调息 - 腹式呼吸 (约3-5分钟)
- 自然呼吸: 先自然呼吸几次,感受气息进出。
- 转为腹式呼吸:
- 吸气: 缓慢、深长、均匀地用鼻子吸气,同时有意识地将小腹(下丹田区域)微微向外鼓起,感觉气息沉入小腹。想象新鲜、纯净、充满生机的能量(清气)随着吸气进入体内。
- 呼气: 同样缓慢、深长、均匀地用鼻子(或微张嘴唇)呼气,同时有意识地让小腹微微向内收缩,感觉浊气、疲劳、紧张、压力都随之排出体外。
- 关键: 呼吸要细、匀、深、长,不要憋气,不要用力过猛。吸气时胸腔尽量保持不动或微动,重点感受腹部的起伏。呼吸的频率以自己感觉舒适、不憋闷为准。
- 意念: 专注于呼吸在腹部(丹田)的起伏感。吸气时观想清气滋养全身;呼气时观想浊气排尽,身心越来越轻松。
第三步:调心 - 意守丹田 (核心部分,10分钟起,逐渐延长)
- 定位丹田: 将意念轻轻放在下丹田位置(肚脐下方约3-4指深处,小腹内部)。不必精确定位一个点,关注那个区域即可。
- 意守温养:
- 继续保持深长的腹式呼吸。
- 吸气时,意念想象天地间的清阳之气(如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汇聚,通过呼吸进入身体,最终沉降、温养在下丹田。感觉丹田处微微发热、发胀,或有一种充实、安稳的感觉。
- 呼气时,意念想象身体内的疲劳、紧张、病气、杂念随着呼气从全身毛孔排出体外,消散在虚空中。感觉身体越来越通透、轻盈。
- 要点:
- 似守非守: 意念要轻、要柔,像羽毛轻拂水面,不要死死盯着或用力去想。知道它在那里,轻轻关照即可。
- 不追求感觉: 初期可能感觉不明显,这非常正常!不要刻意追求热感、气感。保持放松和自然呼吸,感觉会自然产生。没有感觉也是好感觉,说明身心很放松。
- 处理杂念: 当发现思绪飘走(这是必然的),只需温和地、不带任何评判地将注意力重新带回到呼吸和丹田的感觉上即可。每一次拉回都是一次专注力的锻炼。
- 观想辅助(可选): 可以想象丹田处有一颗温暖的金色光球,随着呼吸,光球逐渐明亮、温暖,并将这温暖柔和的光扩散到全身四肢百骸,所到之处,肌肉放松,气血通畅,身心愉悦。
第四步:收功 - 引气归元 (非常重要!约2-3分钟)
- 意念回收: 当决定结束练习时(或定时结束),慢慢将意念从全身或外部收回到下丹田。感觉所有的能量、心神都安稳地回归、储藏在丹田这个“能量炉”中。
- 深呼吸: 做3-5次比平时稍深长的呼吸,吸气时想象最后一股清气归入丹田,呼气时彻底放松。
- 搓手捂丹田: 睁开双眼(如果之前闭着),双手掌心快速用力对搓,直到感觉手心非常温热发烫。然后迅速将温热的手心(一手叠在另一手上)轻轻捂住下丹田部位(小腹)。闭目或微闭,感受这份温暖从手心渗透进丹田深处,滋养全身。保持30秒到1分钟。
- 轻拍导引(可选):
- 双手握空拳,或用手掌,从头面部开始(避开眼睛),沿着颈、肩、手臂外侧(从上到下)、手臂内侧(从下到上)、胸腹、后腰、臀部、大腿外侧(从上到下)、大腿内侧(从下到上)、小腿(从上到下)、脚背脚底,轻轻拍打或按摩一遍。
- 动作要轻快、放松,目的是唤醒身体,促进气血流通,消除可能的气滞感。
- 活动肢体: 缓慢转动脖子、手腕、脚踝,轻轻伸展一下四肢,感觉身体完全苏醒过来。
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
- 循序渐进: 初学者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适应后可逐渐延长至30-45分钟。重在坚持,不在时长。每天1-2次为宜。
- 自然放松: 整个过程中,身体、呼吸、意念都要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避免任何部位的僵硬、憋气或意念上的强迫。
- 持之以恒: 气功冥想的效果是累积的。坚持练习(最好每天),才能感受到身心深层次的改善。
- 环境避风: 练习时和练习后半小时内,避免直接吹风(尤其空调、风扇直吹),因为此时毛孔打开,易受风寒。
- 勿求速效: 放下对“神奇效果”的急切追求。关注练习过程本身带来的放松感,健康效果会自然显现。
- 禁忌与不适:
- 饱食后、酒后、极度疲劳时不宜练习。
- 严重心脏病、精神疾病、急性传染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练习过程中如有任何强烈不适(如心慌、头晕、恶心、气闷等),应立即停止练习,自然呼吸,活动身体,待不适感消失。下次练习缩短时间、降低强度。若反复出现,需咨询专业人士。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