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和亲人、伴侣以及非常好的朋友间似乎有着“心有灵犀”的瞬间。这种情况尤其在直系血亲出现危险时最为明显。有不少人体验过,当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出现健康状况或危难时,自己哪怕在睡梦中,都会突然惊醒;或者是远隔千里,都会感到惶惶不安。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无法解释,称其为“心灵感应”。对此,有人说,看似神奇的巧合其实是一种必然,其背后或许就是“量子纠缠”效应。
“心灵感应”是巧合吗?
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人有危险,另一人远在他方也会感到不舒服。
母子连心,子女有难,母亲就会有直觉,坐立不安,结果孩子真的有坏事发生。
分隔两地的情侣,一方正在思念另一方,就立马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正是心心相印。
1995年1月,40岁的美国男子克里去往非洲出差,一天凌晨4点,克里被腹部剧烈的疼痛惊醒。然后克里去医院检查,医生并没发现他身体有什么大问题。当天下午,从美国家里传来坏消息:克里的双胞胎哥哥罗恩被杀身亡,死亡时间正是克里被剧烈腹痛痛醒的时间,死亡原因是被匕首刺中腹部。克里相信,他是在千里之外心灵感应到了哥哥被杀时感受到的剧烈腹痛。
有关心灵感应的事例还有很多。美国洛杉矶的一位母亲曾上传了一个视频,在视频里,5岁的拉姆西斯·桑吉诺表现出了惊人的读心术。他能准确说出视野范围外母亲写下的38个随机数字。随后,神经科学家黛安·鲍威尔博士对拉姆西斯进行了测试。她写下了一些数字,用扑克牌进行标记,让拉姆西斯猜自己的牌面和写下的数字。结果拉姆西斯能回答出大部分扑克牌的数字,但并不是全部。
心灵感应事件时有报道,很多人曾经都有过类似经历。那么,心灵感应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陆军DNA分离实验
巴克斯特博士是美国测谎仪专家,其最著名的实验就是证实了植物有意识、有思维、有感情。1993年,《前卫》期刊报道了一则美国军方的实验报告,巴克斯特博士在基于他先前植物感知的研究基础上,为美国陆军设计了一个DNA分离实验:
研究人员首先在受试者的口中采取DNA和组织样本。样本经分离后被送到同一栋楼的另一个房间,进行一项现代科学认为不可能存在的现象的研究。DNA被放在特殊装置中测量其电流,检测它是否对受试者的情绪有反应,而受试者就在百公尺外的另一个房间。
实验对象在房间里观看一系列影片,内容包括战争影像、色情片、喜剧等,旨在让受试者产生真实的情绪体验。实验目的是让受试者在短时间内经历各种真正的情绪。受试者看影片时,研究人员则在另一个房间内测量DNA的反应。
当受试者经历情绪“高潮”及“低谷”,他的细胞和DNA也在同一瞬间呈现出强烈的电流反应。尽管受试者与其提供的样本相距百公尺远,DNA却表现得好像它依然在受试者体内一样。
巴克斯特博士的实验就是人体DNA产生的电流通过DNA共振的原理传输到了离体的DNA当中,而人体DNA产生的电流中就含有心理或情绪等信息,与遥远的DNA产生了“心灵感应”现象。
这个实验结果令人惊讶,试想一下,如果掌握了一个人的脑电波频率,或者DNA的震动频率,就可以制造“人工心灵感应”,这就是“脑控”。
另外,还有学者提出,人类意识可能与宇宙的基本物理过程有关联,即意识的本质可能是量子性的。根据这一假设,人们的大脑中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量子信息处理机制,使得个体间能够通过类似于量子纠缠的方式实现心灵感应。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
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量子纠缠”。爱因斯坦提出的量子纠缠学认为:纠缠的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只要对其中一个粒子作出反应,另一个粒子立马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比如两个粒子,一个在火星,一个在地球,其中一个进行某种运动时,另一个就会受到影响,爱因斯坦曾将其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量子纠缠超越了我们人生活的四维时空,是突破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存在着一种还未认知的物理场,就像现在已知的“引力场”、“重力场”一样。
一些科学研究表明,心灵感应的发生与人体的磁场有关,是两个同频灵魂间的电磁波发送和接收。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是由身体内的生物电流产生的。这种磁场非常微弱,但可以被测量和检测出来。
“心灵感应”正是基于这种深层的内在联系而产生的,它不局限于有基因联系的亲属间,在伴侣中,朋友中,也会发生。一般两个普通关系的人,其磁场的相互作用非常小,几乎接收不到。而关系紧密的亲人、朋友之间的磁场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就很接近,大大提高了电磁波接受的强度。这也正是一些亲近的人在千里之外依然能够产生非常强烈心灵感应的原因。
不过,对于将心灵感应归因于量子纠缠的观点,科学界普遍持谨慎态度。一方面,量子力学确实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界深层次规律的新视角;另一方面,将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直接对应于量子现象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持。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或许我们能够解开心灵感应背后的谜团。无论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对心灵感应的探索都将不断拓展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宇宙奥秘的认知边界。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