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英语中叫“philosophy”,我觉得这“philosophy”最为关键。真正决定企业兴衰的,不是技术,不是经营管理或财务管理,也不是市场销售。
在我看来,企业的兴衰,取决于企业拥有怎样的哲学、领导与员工共有着怎样的哲学,以及全体员工是否对企业哲学报以共鸣和赞同。但正如我刚才讲的,理想高尚,现实垢染。
总结归纳美好的思维方式,然后将其作为企业的宗旨和方针,贴在企业内的各个显眼之处。对在座的各位而言,这都不是难事。而员工见状,嘴上也会表决心道:“我们也会洗心革面,从今天起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行事。”
可结果呢?身为经营者,写下了这么漂亮的话,但所作所为却截然相反。于是眼睛雪亮的员工深感荒唐,他们会想:“领导今早晨会上明明那么煞有介事、慷慨激昂,可到了中午就心口不一、老方一帖。”
所以身为经营者,要向员工开诚布公地交底,要对他们说:“我也是一介凡夫,搞不好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形,到时候你们要提醒我、指正我。我也会注意自我反省,以避免犯这样的错,但作为凡人,有时恐怕无法避免。”
按理来说,对于自己提出的企业宗旨,经营者必须铭记于心,要背得滚瓜烂熟,并使之融为自己的血肉。
哲学这东西,若不能融为自己的血肉,便无法真正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但凡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此必须时刻自省自戒、改正错误,同时以满腔的诚意和热情,告知员工相关方针。
就拿我们京瓷来说,当年我定下方针后,便归纳整理了自己的相关想法,然后将其命名为“京瓷哲学”,并制作了同名的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发给员工,并非叫他们“把内容看一遍”了事。
原因很简单——无论什么内容,哪怕是指出“何谓正确,何谓错误”的重要内容,普通人大多看了就忘。正因为如此,我才特意将《京瓷哲学》印刷成册,让员工们人手一本,并亲自向他们努力讲解其中内容,可结果仍然收效甚微。
于是我想出了一招:“以酒交流”,我召集员工召开“空巴”,每一次的参加者为50人左右。我会提着一升装的酒瓶和下酒菜到场,然后招呼参加的员工围坐在一起,让他们“啥都别纠结,先举杯畅饮再说”。待酒过三巡,彼此气氛放松、敞开心怀后,我就开始“讲课”了。
换言之,我的方法是“先用酒打开员工的心门,然后再努力讲解‘京瓷哲学’”。而这么做的动机,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哲学与全体员工共有,并获得他们的赞同。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