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京瓷公司处于高度成长期,经营状况良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如此强调“京瓷哲学”的做法,毕业于一流大学的技术部门的优秀新员工却不太感冒。
其中有人反驳道:“您满口‘京瓷哲学’,可京瓷之所以有今天,我觉得是靠技术实力。您老是开‘空巴’,让员工用一次性杯子干杯畅饮,然后大讲特讲‘哲学’。在我看来,咱们公司的良好发展不是因为哲学,而是因为有大量头脑聪明的员工。”
这并非个例,越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员工,越有这样的思维倾向。而对于我拼命制作出来的“教科书”—《京瓷哲学》,他们亦反驳道:“对于员工,难道咱们公司连思想层面都要强行统一吗?”对此我解释道:“我不是要把什么思想强加于你们。
只是作为长辈的经验分享而已。等活到我这个年纪,你们就会明白,人生取决于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好坏,会让你的人生截然不同。所以你们要明白,我不是强推什么,而是建议你们借鉴这样的思维方式。”
可哪怕我如此苦口婆心,当时依然有员工怼我道:“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个人的自由。入职京瓷后,难道连京瓷的思想也必须全盘接受吗?”
面对这样的反驳,我当时十分苦恼。可即便如此,我依然不屈不挠地努力强调京瓷哲学。后来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大获成功时,我曾对当时京瓷的董事和干部们讲了下面一段话:“我早说了吧,思维方式有多么重要,所以我先前就一直向大家强调思维方式。
我不是装腔作势,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因为我自己经历和体会到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哪怕只是转变些许思维方式,也能大幅改变人生,而我想让大家明白这一点,明白‘转变思维,优化人生,永远不晚’的道理。
我自己悟到了这一点,觉得独享太浪费了,于是希望把它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实践。”
在我看来,即便是员工不足十人甚至五人的小微企业,其经营者也是了不起的。毕竟养活了这么些人,让他们有了工作和收入。
人间不易,每个人活着都比较艰难,而员工往往也是拖儿带女,背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作为企业经营者,等于要守护和保障员工乃至其家人的生活,可谓任重道远。换言之,哪怕只养活五到十个员工,就已经很不一般了。
在我看来,优秀的哲学和思想不应仅是一小撮大企业的目标和追求,而应普及和落实到众多中小微企业,让它们的经营者明白“珍视和守护自家员工”的道理和使命。
无论世间多么纷乱复杂,经营者都坚持心系员工,守护自己的企业,而员工也因此觉得“跟着咱们的老总不害怕,跟着咱们的老总有奔头”。我认为,这才是企业的理想形态。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