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只占阿里的百分之3不到的股份,蔡崇信占不到百分之二,但马云和蔡是永久合伙人。
马云只占阿里的百分之3不到的股份,蔡崇信占不到百分之二,但马云和蔡是永久合伙人。这是怎么回事?您提出
马云只占阿里的百分之3不到的股份,蔡崇信占不到百分之二,但马云和蔡是永久合伙人。这是怎么回事?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它触及了阿里巴巴公司治理中最独特、也最精髓的设计——“合伙人制度”。
简单来说,答案就是:在阿里巴巴,控制公司的不是资本(股份多少),而是人(合伙人团队)。马云和蔡崇信通过“永久合伙人”身份,牢牢掌握着公司的战略方向和最高人事权,尽管他们只持有少量股份。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1. 问题的核心:同股不同权的AB股结构 vs. 合伙人制度
很多科技公司(如Google、Facebook、京东)采用AB股结构来实现创始团队的控制权。即创始人持有的B股一股拥有10票投票权,而公众投资者持有的A股一股只有1票。这样即使股份被稀释,投票权依然集中。
但阿里巴巴没有采用AB股,而是独创了更复杂的“合伙人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是:合伙人拥有提名董事会简单多数(超过50%)董事人选的专属权利。
2.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如何运作?
- 权力来源: 《阿里巴巴公司章程》中规定,合伙人拥有“董事提名权”。这意味着,董事会里的大部分成员不是由股东投票选出的,而是由合伙人团队提名的。
- 董事任命有保障: 即使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被股东大会否决,合伙人也有权任命另一名“临时董事”来担任董事,直到下一次股东大会。下一次大会上,合伙人可以再次提名同一个人选。这实际上保证了合伙人提名的董事一定能进入董事会。
- 控制董事会 = 控制公司: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战略、任命高管、决定重大事务。谁控制了董事会,谁就控制了公司。因此,合伙人团队通过控制董事会的组成,实现了对公司的控制。
3. “永久合伙人”是什么意思?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团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团体,成员可以新增和退出。但其中有两位极其特殊:
- 马云 和 蔡崇信 是阿里巴巴的 “永久合伙人”。
- 这意味着,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一直是合伙人,不受任何关于退休或离职条款的限制。而其他普通合伙人则可能在离开公司或一定年龄后从合伙人关系中退休。
- 永久合伙人的身份,确保了阿里巴巴最核心的两位创始元老对合伙人团队和董事提名权拥有永久的、绝对的影响力。他们是这个控制机制的“定海神针”。
4. 为什么软银、雅虎等大股东不反对?
您可能会问,软银和雅虎(现已退出)曾是阿里的大股东,他们为什么会同意这样一个限制股东权力的制度?
- 历史原因: 这个制度是在2010年正式建立的,当时阿里巴巴已经从雅虎和软银那里拿到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拥有了强大的谈判资本。
- 信任与绩效: 马云及其团队用卓越的经营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大股东的信任。大股东们意识到,让最懂公司、最具有使命感的创始团队来掌控公司,远比短期资本干预更能让公司增值,最终自己也能获得巨大的财务回报。
- 妥协的产物: 这本身就是一场谈判和妥协。大股东获得了财务上的巨大成功,而管理团队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这是一种“双赢”。
总结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
- 股份 像是房子的 “产权证”,决定了资产收益的分配(能分多少红利)。
- 合伙人制度 像是房子的 “钥匙”,决定了谁有权进屋、谁能决定房子怎么装修、出租给谁。
马云和蔡崇信虽然只拥有很小一部分的“产权证”(股份),但他们和他们的合伙人团队牢牢握着“钥匙”(董事提名权)。而他们两人作为“永久合伙人”,意味着这把钥匙永远在他们手里,不会被收回。
所以,尽管股权分散,但通过精心设计的合伙人制度,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始终指引着公司的航向,确保了公司文化和长期战略的稳定性。这是阿里巴巴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石。
Like 0
Favorites 0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