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学生子贡请教孔子: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标准?
孔子沉思许久后答道:那大概是“恕”吧!
人生于世,没有谁不会犯错。
若事事计较,时时反刍,必定折损自身;
唯有懂得一个“恕”字,少一些怨恨与职责,才能于世事浮沉中,遇见更多的温暖与美好。
01恕人是格局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唐·孟郊《投赠张端公》
在汉字中,“怒”和“恕”是很有深意的两个字。
“怒”字,上为奴,下为心。
说的是遇事只会愤怒的人,必定会沦为心的奴隶。
而“恕”,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指的是被人中伤仍懂得宽恕的人,则可以顺从己心,用推己及人的善意,扩大自己的心胸格局。
早年,张珣和王安两家是世交,相邻以开茶铺为生。
张珣家的茶铺由于经营有道,生意十分火爆,而王安家则相对冷清。
见此情景,王安心理不平衡,便动了歪心思。
他花钱买通官府,诬告张珣家茶铺造假。
张珣家茶铺因此被封,而张珣本人,也被发配边疆,流放三年。
三年之后,张珣被释放回家,这才得知当年的事情,原来都是王安栽赃。
但张珣并没有去找王安算账,反倒是王安自己,因为做贼心虚,整日担惊受怕,很快便郁郁而终。
王安死后,张珣担心王安妻儿无人照顾,便将她们都接回自己家中。
不久后,张珣的茶铺重新开张,因为声望的传播,他店里的生意反而比之前更加红火。
有一首打油诗,很有哲理:
不争长短是非远,淡看名利天地宽。
劝君莫装烦恼事,日子越过越心欢。
学会淡下性子,遇到烂事,不如一笑置之;遇到烂人,不如坦然待之。
人活一世,不易且短暂,到了一定的年纪,应当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事到末端,留一尺青山在。
02恕己是智慧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人生于世,恕人不易, 恕己更难。
很多时候,人可以包容别人的过失,却很难放下对自己的责难。
做了错事,便伤害自己;犯了大过,就不断反刍。
活在对自我的攻击之中,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耽误自己的人生
白居易字乐天,《易经》中“乐天知命,故不忧”的“乐天”。
人如其名,白居易这一生,想要“居易”却总是不易,但是“乐天”却始终乐天,活出了风月无边的潇洒淡然。
被贬至江洲时,朋友们都为他愁眉紧锁,而他自己却笑着安慰别人说:“我已经想念乡野很久了,如今成为这青山绿水的主人,真是一件幸事啊!”
他在那里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诗,徜徉山水间,读书、饮茶、赋诗。
《左传》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当错误已经造成,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执着痛苦,而是应该学会坦然放下。
做人最大的智慧,是不用过往的伤痛折磨自己。
就像有一句话所说的: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面对错误,敢放下,敢翻篇,我们才能告别过去,书写新的篇章。
03恕命是境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史铁生曾说: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命运无法捉摸,它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将人捧上云端,又可以在抬手一挥间将人拍入深渊。
在这个强大的对手面前,没有人可以与之对抗。
唯有活得通达的人,懂得随遇而安,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唐朝“诗豪”刘禹锡曾是少年才子,位极人臣,风光无限,却一朝被贬,历经几十载浮沉。
但是在满目疮痍的日子里,他总能从中找到快乐,在心中保持一份淡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他的眼里,过往的苦难不过是“沉舟”、“病树”之流,不足道也,未来的日子依旧生机勃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站在瑟瑟秋风里,放声高歌,大赞秋日的宁静祥和。
在他眼中,什么人生困顿,什么失意挫折,统统不复存在。
人活一世,没有谁会永远一帆风顺。
路遇坎坷,那就绕道而行;行至险滩,那就勇敢面对。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很赞同一句话: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自己。
你若盲目与命运较劲,那经历的种种世事,必然苦不堪言;
你若坦然接受命运的给予,那么凡事发生,皆会恰如其分。
往后的日子里,允许一切发生,苦乐随缘,泰然处之,美好终会不期而至。
《围炉夜话》有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生命里有太多伤痛,如果不能宽恕,那么伤口便会时时如新。
与其一味自苦,不如原谅一切。
放下该放下的,释怀该释怀的,成全该成全的。
当你心如大海,世间的小风小浪,便再也不能在你的世界里掀起波澜。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