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以旷野的失败为镜,直指埋怨的致命性:“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免得跌倒”。而今日的我们,虽不至
逃出攀比的陷阱
保罗以旷野的失败为镜,直指埋怨的致命性:“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免得跌倒”。而今日的我们,虽不至在旷野倒毙,却可能将灵魂的福分悄然葬送于“看不见的旷野”。
埋怨的根源是攀比心理的“饥饿游戏” 。那些人因“贪恋埃及的肉锅”而埋怨,本质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他们用“别人有的”丈量自己的匮乏,却看不见每日降下的吗哪与磐石中的活水。今日的攀比何尝不是如此?当同事换了新车、邻居添了豪宅,我们内心的“旷野”便开始躁动。
若是定睛于旷野的苦难,必看不见神的同在;当眼光转向神,思想红海的拯救、吗哪的供应,怨气自会消散。
“当你不再将‘我想要’挂在嘴边,而是常说‘我需要’时,福报自然会来”。 若感谢过往经历的操练,新的机遇可能已在转角。
建立群体的代祷,在团契中彼此劝勉,埋怨的毒根便无处滋生。
当我们将目光从“云下的旷野”转向“天上的帮助”,从“抱怨的牢笼”迈入“应许的应验”,福气的活水便会如江河涌流,成为传递福气的管道,活出“明光照耀”的生命。
Like 0
Favorites 0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