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高贵就在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培养孩子的个性,不需要我们采用说教、威胁、利诱等方式,这样的方式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条件,其他的孩子自会完成。
——玛丽亚·蒙台梭利
成年人并不能像教授知识一样训练孩子的性格,成年人所能做的就是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能够不受阻碍、有效地完成性格的塑造过程。
成人不能强制干预孩子的性格。
孩子做事毫无章法是因为曾经有人强制他们有规律地做事;
孩子懒惰是因为他们曾被强制地做这做那;
孩子们不听话是因为曾有人强迫他们听话。
PART ONE
我们这代人,
有多少被真正“尊重”过?
小时候,父母常说:“小孩子懂什么?听话就行!”考砸了?先挨骂。想选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不行,得学“有用的”。顶嘴?那是“没大没小”。
我们这代人,很多是在“控制”和“服从”中长大的。父母的爱是真的,但方式往往是“我说了算”。于是,我们默认了——爱就是管束,尊重等于纵容。
可当我们自己成了父母,突然发现:孩子不听话,不是因为叛逆,而是因为他们也需要被看见、被尊重。
PART TWO尊重不是放纵,而是信任
蒙台梭利教育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真正看见他们的需求。
① 尊重独立性:
“别帮孩子做他能自己完成的事。”——蒙氏这句经典的话,就是在提醒我们:孩子穿鞋慢?等他。吃饭撒得到处都是?让他自己尝试。真正的爱,是给他机会成长,而不是替他做完一切。
② 尊重个性差异:
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爱画画,有的喜欢跑跳。蒙氏教育强调,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去衡量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
③ 尊重成长规律:
2岁是秩序敏感期,东西必须放固定位置;3岁开始爱说“不”,不是故意作对,而是自我意识觉醒。如果我们硬要“纠正”,反而破坏了他们的自然发展。
PART THREE
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尊重”?
因为没人教过我们
我们从小被教育“听话=乖”,所以现在面对孩子时,下意识就想:“你怎么不按我说的做?”“我这是为你好!”“别顶嘴!”
但仔细想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次因为不被尊重而难过? 现在,我们是不是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陪伴他们成为自己。
PART FOUR
试试这些“尊重孩子”的小改变
① 蹲下来,和他平视说话
蒙氏老师和孩子交流时,一定会蹲下,眼睛平视孩子。这个小小的动作,让孩子感受到:“我和你是平等的。”
② 给他选择权,而不是命令
不要说“快去洗澡!”,而是问:“你想现在洗澡,还是5分钟后?”——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做决定,而不是被强迫。
③ 允许他说“不”
孩子拒绝吃某样菜?可以问:“为什么不喜欢?”而不是“必须吃!”——尊重他的感受,而不是用权威压制。
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从小没被真正尊重过,所以现在才会觉得“尊重孩子”很难。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该努力——别让孩子再经历我们曾经的委屈。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在尊重中长大,成为自信、独立的人。
从今天起,试着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去对话,你会发现——他们比你想象的更懂事,而你,也会成为一个更松弛、更快乐的父母。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