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有个智者学派(sophists),其中最知名的人物是普罗泰戈拉,他说过一句话叫“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所揭示的是价值的相对性,翻译成中国俗话即是“公有理,婆也有理”。后来这句话被董宇辉他爸“污染”了(大概率是董的杜撰)——据董说,他爸用这句话来劝他放弃车企,进新东方教书,理由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可见,说着同样的话的两个人,很有可能南辕北辙。
2、标题所谓的智者并非古希腊所谓的智者,仅指生活中比较清醒和清爽的人们。他们清爽大约是因为清醒,有个跟清爽对立的概念叫「油腻」,油腻的典型特征有三点:① 证明自己正确或牛逼;② 习惯性给别人建议;③ 将自己的价值尺度默认为全人类的价值尺度进而去争论,去建议别人要如何如何。中年男性很容易油腻,一半是因为虚弱,一半是因为愚蠢。
3、生活中的智者会远离三件事:① 随地证明自己;② 在未经邀请的状况下给人提建议;③ 试图将自己的价值尺度普遍化。如果一个人不会去做这三件事,那么他便是生活中的智者,跟这样的人相处,大概率是轻松和愉悦的。
4、我之前在《存在主义哲学的十个要义》中谈过,人本虚弱,因而随时随地在「求存」。求存的两个基本路径是:① 看见真善美而忘“我”;② 求得他人的“看见”,因此需要“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前者是有门槛的,后者没有,伪装即可。因此绝大多数人都在“求看见”,所以会油腻,所以会虚伪。
认知进化读书会▼点击了解
只管读书,剩下的交给时间▲招募
5、人们最常做的事就是“活在别人嘴巴里”,因此喜欢自证。自证的目的是让褒义词都附着在自己身上,以此完成“真善美”的伪装。一个人无需证明自己不要脸,无需证明自己混蛋,无需证明自己愚蠢,因为没有人会让你证明这些——这是我混迹江湖多年最深刻的体悟。只有那些褒义词才需要证明,贬义词具有天然的沉默权,因此我惯常与贬义词为伴。“只要是你以为的,你随便以为”。
6、人是很喜欢给别人提建议的。朋友之间因为关系亲近或因为关切而给出建议,或许尚可视为一种热忱的善意。但给一个关系一般甚至根本陌生的人提建议就只有一个原因——蠢。范伟在小品《卖拐》中说:“我说你瞎指挥啥呀你?你知道我要上哪你就让我拐呀你?”人们之所以在未经邀请的状况下给不相干的人提建议,就是为了说明一点:我比你懂。而这实在太蠢了!
7、“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有三个深刻意涵:① 没有人便没有世界,世界一出现便注定被人评价;② 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尼采所谓的“透视主义”,这件事不容思议;③ 价值是相对的,是经验的,不存在先验的价值标准。
8、每个人必须“自以为是”,否则便必定无所适从。每个人必须自己判断一件事要做还是不要做,一条路要走还是不要走,一个事物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当他判断时,便是“自以为是”的。因为无论他借助任何工具和外界资讯,他都充当着自己的“最后判断人”,因此人是很习惯将自己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默认为通用标准的。
9、当我们说恪守边界时,往往指的是不要让他人越过自己的边界,而习惯性忽略一个极为根本的要点——将自己的价值尺度圈在自己的疆域内,不要让它跑到外面去,尤其是要避免它跑到别人的疆域上。简单来说就是,提醒自己避免将自己的价值尺度默认为通用尺度,这一点可以避免99%的争论。这99%的争论大约都在干同样一件事——证明自己才是对的。
10、不要自证,不要给建议,不要把自己的价值尺度默认为通用尺度。这不是给任何人的建议,而是我给到自己的绝对命令。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