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 在书中写到:“痛苦不是命运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源于我们对当下的抗拒。”
当我们深陷于焦虑、后悔与恐惧时,往往忘记了当下才是生活的真谛。
真正的力量并非掌控外界,而是向当下臣服,与自己和解,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贵人。
01
与伤痛和解
生活难免有起伏,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留下伤痛。
可能是童年时被父母误解的委屈,可能是在青春岁月里与挚友分道扬镳的失落,也可能是在奋斗路上遭受重大挫折的打击 。
面对这些伤痛,很多人或是选择拼命逃避,用忙碌的工作、无节制的娱乐来麻痹自己;
或是反复沉浸在痛苦中,不断回忆那些伤人的场景,让自己被负面情绪淹没。
正如书中所说:“痛苦来自于对当下的批判。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当下,就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真正的治愈并非忘却痛苦,而是学会正视它。
就像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但他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
在黄州,他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豁达的心态接纳生活的苦难,在困境中寻得内心的安宁。
我们也应如此,允许伤痛存在,当我们停止对抗,以平和的心态去观察情绪的起伏,就会发现,痛苦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山,而是会在我们的接纳中渐渐消散。
02
与遗憾和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人生会不会不一样?”
“要是那时没有错过,现在又会怎样?” 这些“如果”就像一根根刺,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但事实上,以当时的阅历、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大概率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人生没有绝对的对错,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宝贵财富。
杨绛先生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保持内心的淡定从容。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
当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过去,不再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就会发现,遗憾也能成为我们蜕变的契机,
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经历,都在塑造着如今更强大、更成熟的自己。
03
与内耗和解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觉疲惫不堪。
脑海中不断响起“我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的声音,这些声音如同一层层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行动,让我们在自我怀疑与否定中消耗着精力。
其实,这些声音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过度思考与担忧带来的内耗。
要停止内耗,秘诀在于让行动代替思考。
作家张德芬在面对生活困境与内心挣扎时,选择通过学习、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调整自己。
如果你不是一个很容易就能安静下来的人,可以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使你更容易进入临在状态。
你可以每天早晨起床后为自己留出10分钟时间进行冥想。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当思绪飘到其他地方时,轻轻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
你通过冥想练习的方式,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与成长,从而摆脱了内耗的困扰,实现了自我的蜕变。
当我们不再被脑海中的杂念左右,而是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行动,就能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内心也会变得更加踏实与平静。
真正的智慧,不是战胜他人,而是接纳自己;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拥抱完整。
当我们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而是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时,就能从恐惧与焦虑中解脱出来。
愿我们都能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启发下,与自己和解,臣服当下,成为自己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最温暖的贵人。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