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塑造的表弟宁赛叶形象,令人过目难忘。宁赛叶自视甚高,却眼高手低,总把失败归咎于外界因素。他怨父母无钱,叹怀才不遇,愤老天不公。借着酒劲,他当众摔杯,指着父亲怒吼:“从生理上你是我的父亲,从心理上说你是我的仇敌。”他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觉得自己的作品《黑白驴》远超莫言的小说,是旷世杰作,还责怪莫言没帮他发表,认定是表哥暗中排挤。
高考失利后,他毫无能力,脾气却大得很。莫言好心介绍他去酒厂刷酒瓶、供销社柜台卖货、锻压设备厂写材料,他都没干多久,还满心怨愤,叫嚷着:“酒瓶子涮得一清二白,可我的心里越来越脏,我怨,我恨,我悲、我愤,我恨不得变成一把火熊熊燃烧,把这肮脏的世界烧成一片废墟……”父母年逾七十,还在干苦力活,啃着窝窝头,他却在家啃老。
父母对他有生养之恩,表哥莫言对他有帮扶之恩,他却以怨报德,怼天怼地,浑身戾气,成了负能量的奴隶。可以说,“无能狂怒”的宁赛叶亲手将自己的生活拖入了悲惨的深渊。仔细想想,现实中这类人并不少见。观察身边不难发现,那些动不动就生气的人,难有智者,生活也往往一团糟。
01
情绪之殇:生气,世间最无用的行径
毛姆曾言:“一个人如果因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持续愤怒中。”此语一针见血。当愤怒如潮水般连绵不绝,人便会陷入情绪的泥沼,为自己的愚蠢付出沉重代价。
前两天,一张令人胆战心惊的动图在网络流传。一辆面包车径直将趴在车前的男人撞向铁门。原来,车内外的两人是一对小夫妻,因琐事激烈争吵,越吵越凶,妻子摔门而出欲驾车离开。丈夫为阻止妻子,张开双臂拦在车前,双方僵持不下。妻子发动汽车后,丈夫仍未离开,此时妻子一句激怒丈夫的话,让丈夫开始猛烈捶打挡风玻璃,车子也突然加速,“哐当”一声,丈夫被甩飞,后脑勺着地,当场死亡。妻子被带到警察局后,嘴里一直念叨着:“如果当初,不那么生气就好了……”人可以生无数次气,但生命只有一次。要知道,生气和抱怨,堪称世界上最无用的两件事。生气只会让矛盾如火上浇油般激化,抱怨只会让烦恼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除此之外,别无他用。
生活中,无数案例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和陌生人争吵,伤身又伤神;和亲人生气,伤心又伤和气;和自己置气,减寿又要命。正如作家刘娜所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气死了”,或许并非一句随口而出的口头禅,而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地狱笑话。
11月10日,江苏发生的一幕更是令人痛心。两名男子张某和王某骑电动车在路口相撞,幸运的是双方车速不快,刹车及时,车有损但人未伤。这本是不幸中的万幸,却因责任归属问题引发激烈争吵。路人纷纷围观劝解,张某平复情绪后,想着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便准备起身离开。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王某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身体摇晃起来,倒地后便失去了意识。遗憾的是,尽管救护车飞速赶来,也没能将王某从死神手中夺回。原来,王某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疾病,却未能克制情绪,一场争吵竟成了他死亡的诱发因素。不禁令人感慨:有时候,人最危险的敌人,并非那个看似最坏的旁人,而是情绪失控时的自己。听过一句颇有意思的话:“如果靠吼可以搞定一切,那么驴将统治世界。”无论大事小事,静下心来处理才是上策。“燃点低”的人,一点就炸,最终只会伤人伤己。
02
破局之道: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遂,顺境与逆境总是如影随形。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往往懂得顺境不骄狂,闲境不颓废,逆境不忧愁,绝境不放弃。正如狄更斯所说:“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宋朝皇帝宋徽宗喜爱书画。一日,他微服巡游,见大街上有人专卖驴画,便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一时答不上来,便四处打听。大多数人都说有个姓朱的画家专门画驴。这位画家叫朱子明,其实他擅长的是山水画。但因他名气大,许多同行心生嫉妒,四处造谣贬低他,称他为“驴画家”。传着传着,百姓便信以为真,最后连皇上也深信不疑。所以,当朱子明接旨进宫为皇上画驴时,真是哭笑不得。常人若遇此事,难免发火,埋怨同行造谣陷害,觉得皇上做法有辱人格。但朱子明并未生气,进宫前,他沉下心学习画驴技巧。进宫后,他先后画了数百幅,深得皇上赏识。从此,他真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之人。晚年时,朱子明回想当初画驴经历,感慨道:“如果当时气不过,不仅会惹怒皇上,招致祸事,还会失去进宫表现的机会。所以,我要感谢那些谩骂造谣者,是他们的骂声和贬责成就了更好的我。”
人活着,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麻烦。无论你做得多好,总会有人不喜欢你,给你使绊子。若带着情绪与人为敌,便正中对方下怀,输得一败涂地。遇到问题,只管解决问题即可。因为强者和弱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弱者困在情绪里,兜兜转转,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强者活在事情里,惊艳众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很认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这句话:“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选了自己不快乐。”一个人若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就是选择了与自己为敌。当你把自己置于对立面,便很难走好自己的路,过好这一生。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著名的“课题分离”理论。任何事情都可分为“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课题,所以不该因他人而陷入情绪内耗,只需专注自己应负责之事。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擅自背负别人的课题,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人啊,最怕只长年龄和皱纹,不长智慧和心胸。永远记住:生气不如争气,翻脸不如翻身。把时间都花在投资头脑、提升格局上,如此方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怡然自得,任凭外界风云变幻,我心依旧稳如泰山。
03
情绪管理:掌握这三点,稳操胜券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事。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并非名声显赫、家财万贯,而是情绪稳定。真正情绪稳定的人,能把每一次冲突和刁难当作审视自身的明镜,取其锋锐,化己正身。情绪不好时,记住这三点,你便赢了。
活在当下,不忧过去,不惧将来
很多人被负面情绪困扰,或抑郁,或焦虑,究其根源,是没有活在当下。总是活在每一个今天里,懊恼昨天,惧怕明天,惶惶不可终日。长此以往,生活只剩黯淡无光,内心只有烦恼杂乱。《曾国藩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意思是做一件事时,不要心里总想着另一件事,否则两件事都做不好,只会让自己更加烦躁。拼命做加法有时会适得其反,适当做减法才能轻装上阵。最该戒掉的,是无用的情绪,精简繁杂的目标,远离消耗你能量的人。活在当下,方能赢在未来。曾国藩管理情绪的16字箴言是:“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福祸相依,得失皆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远离“情绪黑洞”,握紧自己的情绪钥匙
心理学分析表明,人承载情绪的能力如同有刻度的容器。往里面放石头,还能放沙子,最后再倒水,容器就满了。在情绪的容器里,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平衡一旦打破,就会陷入“情绪黑洞”。
第一种情绪黑洞是“丢钥匙模式”,人们会将自己开心的钥匙放在他人身上,一旦失去钥匙,就会坐立不安。解决办法是将自己开心的钥匙放在自己身上,不害怕孤独,不依附他人,一个人也能自由地看书、逛街、看电影、吃饭……
第二种是“债主模式”,认为自己有所付出,对方必须回报自己。解决办法是无论身处何种关系,都不去绑架对方,做任何事都抱着让自己开心的初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第三种是“寄生模式”,太在意他人看法,甚至丢失了自己。解决办法是尊重自己的感受,正视自己的需求,勇敢、自信地面对所有事情,不畏惧他人眼光。
提升认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就有深浅之别;情绪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高低之分。看问题若只停留在表象,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容易被别人牵着走,最终演变成用情绪对抗问题的怪圈。极端的或波动较大的情绪会让我们看不清事情的本质,让思维陷入混乱。所以,人只有在内心平和时才能理清思绪,找到出路。
罗振宇曾在采访中说:“我们的人生里没有所谓的情绪,只有发生了什么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成大事者,早已将情绪调成静音模式,从源头斩断了扰乱内心的“罪魁祸首”。更迭认知,驯服情绪,让理智掌控情感的缰绳,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读好书,打破狭隘,丰富思想;多交益友,打破偏见,包容差异。
最后,送给大家九个消气法:倾诉、回避、运动、娱乐、想得开、想适合自己的方法、换位思考、放得下、提高境界。愿你在今后的日子里,降住心中妄念,伏住情绪之虎,过得轻松惬意,活出从容洒脱
Comments (0)
No comments